红木以其色泽绚丽、纹理精美、材性稳定的品质,历经数百年的考验,在众多优良木材中脱颖而出,当红木的木性邂逅能工巧匠的灵性与人性,便有了明清红木家具,精妙的木作技术将创意和灵感倾注到了一块块木头上,这就有了红木家具的自然高雅、超逸含蓄的神韵,红木飘香,氤氲在我国传统文化长廊中,阐述着力学、几何学、哲学与文化的不落言诠的奥秘,也彰显着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学价值。摩挲着红木家具,就宛若抚到了历史文化、民族特征、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留下的那层包浆。红木家具因历史而精彩,历史也因它而艺术。
一花一世界,一木一菩提。在我国传统的器物类文化中,红木也像玉、金、象牙等一样,成为了寄托传统文化、阐释民族精神的载体,通过红木来追求文化意境和审美意趣。木材皆有纹理、有木性。红木有材,历数百年风霜雪雨方能成材堪用,有如天降大任于斯人;红木可塑,红木质地坚硬,在能工巧匠手中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,红木之材是可雕可造之材;红木质实,红木质量大、密度小,给人以厚重、质朴的感觉,有诚恳踏实的君子之风;红木有香,紫檀、花梨、香枝、酸枝等红木天然有淡香,香芬沉郁凝重,绝无庸脂俗粉的浮华;红木有恒,红木制品坚实耐用,历经岁月洗礼、砥砺而不减神韵。
从代表清贵典雅文人文化的明式家具开始,红木家具的价值很大程度地体现在它丰厚的文化内涵上,其发展过程中,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。红木家具能从形制反映出的礼制与伦理、从工艺反映出的精进与和谐、从用材反映出的坚韧与传承,从色泽反映出的内敛与质感,甚至一处边角、一根线条都可以从中国古典生活中找到依据。
明代与清代的红木家具一简一繁、各有千秋,达到了简约与繁复的两个极致,共同铸造了我国家具艺术的巅峰。
明式红木家具简约到了“多一分则太多,少一分则太少”的妙境,形成了“精、巧、简、雅”的鲜明特色:简,即造型简练,线条流畅,不事张扬,却深得内敛之道,往往是寥寥线条和简洁造型,便形成了简约却不失稳重,疏朗且又空灵的静美;雅,即风格清丽脱俗,古典端庄。红木家具文化渊源起于文人墨客,明代文人祟尚“雅”,这一审美追求体现在家具上,则为其增添了装饰朴素、色泽和纹理清新自然的文雅,绝无矫揉造作之弊。如,装饰图案多选松、竹、兰、梅等有浓郁文人情结的题材;精,即选材精良,制作精湛,多为硬度极高,木性稳定的名贵木材,采用榫卯结构,舍得精雕细琢下功夫;巧,即制作精巧,设计巧妙,制作时尽可能地考虑把材质优良、色彩美丽的部位用在家具表面或正面明显的位置,且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,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,装饰环境、填补空间的作用很巧妙。
清式红木家具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在康熙前,大致保留、延续着明式家具的风格和特征;康熙末,经雍正、乾隆,至嘉庆,这一时期是清朝的盛世时期,随着手工艺的高度发展,红木家具艺术逐渐改变了明式的简练格调,家具用材厚重,形体庞大,品种追求创新, 选材广泛,材质讲究,做工精细,重雕刻,装饰繁复,艺术风格上融会中西,大胆借用西方文明,形成了造型浑厚、庄重,装饰上求多、求满、求富贵华丽的清式风格,其观赏品鉴价值远超家具本身;道光以后至清末,因国力衰退,红木家具受到了外来影响,装饰过多,甚至堆砌,不讲究木材,作工也较粗糙。
随着中式生活理念的回归,红木家具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愈加受到重视,在传承与创新上,红木家具文化并没有固步自封,抱残守缺,而是不断创新,创造出很多既保持传统文化也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家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