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| 广府木作显奇华

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,底蕴深厚、源远流长,其中有我们探索不完的历史,有令我们赞叹不已的能人巧匠。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,我们跨越时空,借此机遇,我们探索非遗之美,与非遗同行。接下来,我们花片刻时间,认识中国非遗文化中家的广作家具。

秦汉以来,岭南地区逐步融入中华大一统文化发展进程。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处于中外交流前沿,多元文明的碰撞交融,孕育出开放兼容的地域文化,培育和影响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。

广作家具在中国传统家具结构的基础上,逐步吸收海外文化元素,并适应广府民俗和审美情趣,呈现出融合中西、适合本土的广府风韵。

△永华家具·广作家具展示区

在意义上,广作家具承明式之美,为清式之典,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篇章。由此,我们在广作家具中能看到中国的千年文化,亦能看到古代文人工匠留给后人的智慧果实。

△永华家具·广作家具展示区

在早期的广作家具上,我们依旧能看到简练凝重的明式家具风格,用料充足丰裕,与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一脉相承。

铁梨木象纹翘头案案面用厚度近10cm的独板制成,连同两端翘头系一木连做。直牙条,牙头做出卷云纹曲边,雕象纹,象鼻微卷,两象合之又似下卷的云纹。槽内有阴刻"崇祯庚辰仲冬制于康署"款,此类大案造型浑朴凝重,存世较少,而带年款者更少,对研究明代广东家具的风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康署为今广东省德庆县。

紫檀木边座嵌珐琅五伦图屏风,清宫造办处档案有载:“乾隆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,广东巡抚德保进紫檀嵌珐琅五屏风一座。”屏心为通景掐丝珐琅五伦图,屏扇下为三段式八字型雕莲瓣纹须弥座。屏帽尺寸较通常屏帽更大,但由于采用透雕手法,却又无呆板滞重之感。其三段式底座的连接方式则采用了比较独特的上下双排插门法。

从两件馆藏的广作家具中,我们看见其承载了明式家具的风格,清式家具的繁复华丽,更看到其区别于其他家具又一重要特征——巧用材料,精绝工艺。

用料充裕、造型多样、雕磨圆熟、镶嵌繁巧、纹饰华丽,清代广作家具这五大特色,我们在永华家具历时半年,复刻《洪氏所藏百器图》一书中的清早期六角形炕几上,饱览广匠绝美技艺。

“用材充裕

永华复刻的「六角形炕桌」,整体以巴里黄檀制。千拼板以六边攒框而成,板下又打槽铺装底板,双层面板工艺,面板厚12毫米,第二层面板厚8毫米,再施以穿带支撑,桌面更加坚固。六条腿足及牙条皆整木刨挖而成,用料阔绰,结构坚固。

“造型多样

曲线、鼓牙、三弯腿、鼓腿、兽爪足、球爪足等为广作家具常见造型。此炕桌略凹的束腰于每面中部起线脚,呈长椭圆状,以火焰珠为中心起阳线脚,牙条弯曲如波浪,榫接半搭于三弯腿上,腿足末端含球叶状,各终于六角形的阶形台上。

“镶嵌繁巧

六角形炕桌桌面为不同色泽纹理的木片,通过榫卯结构的原理,将每一块木片镶作冰裂纹,以此形成反差对比的错落之美,镶嵌工艺细致考究,十分美观,颇富观赏性。

“雕磨圆熟

雕刻和刮磨,是广匠们引以为傲的技艺。作为大国工匠与广式硬木家具非遗传承人的陈达强董事长,荣获广州市非遗工作站的永华家具,突破精磨工艺局限,将7000目提升至10000目,将打磨工艺变成一门艺术。

六角形炕桌经过20多道不同程度的砂纸打磨,抚其桌面,温润如玉,犹如包浆般,显现着一层自然悠然的光泽。

除了广泛使用传统纹饰外,广作家具尤以大量中洛可可,巴洛克风格纹饰使用较为普遍,尤其是西番莲纹样,中西纹饰兼用,尽显华丽富贵。

永华家具匠心复刻的这件六角形炕桌,融形于器,观之令人印象深刻;如丝如水,抚之令人难忘,华丽大气又不失雅致,璀璨夺目又不失沉稳。

非遗传承的内核究竟是什么?是传统的形式、技艺、还是精神?在永华家具的不断尝试与探索下,我们发现传承的意义,不仅在于留存传统,也要寻求与当下生活的连接。

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离不开老匠人与新青年。永华家具的传承之路,亦从初期的家族传承,到如今的家族及师徒传承,让传统的工艺得以在青年手中传播下去。

永华家具正以一种年轻、有趣、新潮的形式,在时光的隧道李,让新生与古老欣然相遇,用非遗表达当下的情感,讲述当代的故事,从而与更多人的生活关联起来。

永华家具·春日雅集活动

这个时代的我们,都可以是非遗文化的探索者、见证者及传承人,从传统到当下,从当下延续到未来,让我们一起匠造永恒的经典。

永华家具·非遗走进校园
永华家具·非遗走进校园

回望一件件藏于博物馆中的广作家具,它们代表着那个历史时期中国家具发展的历程,作为历史的艺术品,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文化艺术风貌,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。

永华家具将持续加大对博物馆级藏品的复刻,完善提高生产制作的标准和要求,将广匠工艺传承下去,为“广式硬木文化”精髓的发展、传播做出了系列重要贡献。

客服

QQ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