榫卯结构之——插肩榫诠释力与美的优雅景致


如果说榫卯工艺是中式家具的精髓与灵魂,那么,插肩榫就是这沉淀数千年工艺中的一道优雅景致。它就好比古建筑的斗拱,从最初出于受力的结构设计,渐渐演化为精巧华美的装饰。它的出现与创新,也有力促进了明清时期红木家具的繁荣与装饰造型的多元发展。

01

什么是插肩榫?



古典红木家具应用到的榫卯工艺有很多种,插肩榫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。插肩榫是指腿足在肩部开口并将外皮削出八字斜肩,用以和牙子相交的结构形式。这种榫卯常用于制作案类家具,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,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,腿足上端的前脸也做出角形的斜肩;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与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。装配时,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,形成平齐的表面。

永华家具:1.5米卷云纹翘头条案

材质:巴里黄檀

在结构上,腿足开口嵌夹牙条,而牙条又剔槽嵌夹腿足,使牙条和腿足扣合得很紧。而且案面压下来的力量越大,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,牙条和腿足就扣合得越紧,使它们在前后、左右的方向上都不错动,形成稳固合理的结构,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家具的稳固。插肩榫可以用在鼓腿彭牙式的明清家具上,也可以用在一般式样的明清家具上。

细节展示

02

历史源远流长

插肩榫家具” 因腿足面看如剑锋般的卯合方式而得名。故又称“剑腿家具”,它在家具设计的应用起源很早,在晚唐、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出现,至今已流传了上千年。据考古发掘证明,晚唐五代时期已经出现了此类家具的形象。

五代 江苏邗江蔡庄出土的木榻

1975年在江苏邗江蔡莊五代大墓出土了一件深埋一千多年的云板足木榻,云板足木榻的形象古朴,腿足肌腱分明,后世明清家具中流行的“插肩榫”形象极为相似,从中可以窥探明代插肩榫家具的造型风格大体上是承其衣钵而来。

王世襄在《明式家具研究》中曾这样写到:”明式家具插肩榫条案以小型或中型的居多,一般长四五尺至七八尺,长及一丈的少见。式样变化主要表现在牙腿的轮廓和腿足的雕饰上。”

明佚名 王琼事迹图册之职掌十库

国家博物馆藏

最早的插肩榫案子原本没有牙头,明末清初乃至更后期,插肩榫案子出现牙头装饰,主要为云纹牙头。渐渐地,出于美观功能,其装饰性越来越强,牙头和牙板的雕刻也越来越精美与繁复,腿足上常装饰香线脚等。总体而言,插肩榫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牙头纷繁变异上,从这些变化也可以大体推断出家具的年代。

03

工艺之美

上海博物馆藏

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画案

插肩榫家具因刚劲雄健的气质,散发出简约大气的魅力,颇受明式家具爱好者的青睐,王世襄就十分痴爱插肩榫大画案。插肩榫经过无数文人与匠人的磨合,在中国家具演进的漫长过程中,淬炼成一款经典的家具样式。

插肩榫条案各构件各司其职,变化表现在腿及牙子的上。尺寸及风格的变化赋予了家具不同的韵味。

比如,平头案壸门式的牙板起线脚,线条顺势而下,勾勒出花叶状腿足。平头案线条干净流畅,造型简洁干练。

上海博物馆藏

黄花梨插肩榫翘头案

图来自网络

上海博物馆的插肩榫翘头案是明式家具中的经典。黄花梨制,尺寸:长140厘米;宽28厘米;高87厘米。案面用独板,即“一块玉”。牙、腿边缘起灯草线,在腿肩左右的牙条上各透锼卷云一朵,圆转简洁,生动有力。它尺寸适中,造型雅致秀美,即使放在现代家居环境中,也毫不过时。

永华家具:卷云纹插肩榫翘头案

材质:交趾黄檀

除了简约的设计,插肩榫让腿足及牙板具有更多变化的空间,因此,插肩榫虽然是夹头榫的'近亲',它和夹头榫的区别就在外观上,不同于夹头榫的笔直工整,插肩榫更加精巧复杂,以追求美观为宗旨。

其形式多种多样,根据牙条形状不同,大体可分为云型插肩榫和扇形插肩榫两大类型。但无论何种插肩榫,都给人耐看、精致、典雅的韵味。

明 黄花梨插肩榫平头案

L: 90cm,W: 42cm,H: 76.5cm

中贸圣佳2021年春季拍卖会拍品

品味中式家具,除了欣赏其造型、雕刻,了解其背后的制作工艺更能深化我们对传统的崇敬之心,小小的插肩榫,我们已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,他们在力与美的结合上真正地做到了完美统一。

客服

QQ在线客服